SDR是什么意思?人民币将加入SDR!前身与诞生简析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6-09-30 13:32:34

来源:南方财富网 编辑:周梦鸽

 

SDR的诞生

 

1967年夏,IMF执董会起草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大纲。同年秋,在IMF与世界银行的联合年会上,各成员国就SDR的货币单位及使用程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19685月,IMF完成了对《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一次修订,补充了有关SDR分配、使用和取消等的相关条款。修订后的《基金组织协定》自1969728日开始生效,SDR正式创立。
  
  根据《基金组织协定》规定,SDR是一种补充性储备资产,与黄金、外汇等其他储备资产一起构成国际储备。顾名思义,SDR是一种提款权,即在一定条件下持有者可用它提取基金组织指定成员国的可自由使用货币。
  
  目前,可自由使用货币与SDR篮子货币实际上是等价的。人民币入篮后,可自由使用货币将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和日元五种货币。SDR的价值及利率由IMF确定。最初SDR的价值被确定为1 SDR等于0. 888671克黄金,这也是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1美元的黄金含量。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对黄金贬值,但SDR继续维持对黄金的名义价格。
  
  SDR的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主要工业国家都改为采用浮动汇率制。黄金不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实际上的本位作用。1974年,IMF决定以一篮子货币来定义SDR的价值,即以美元表示的SDR的价值是将各篮子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乘以其权重进行加总。IMF最初选择了16个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超过1%的成员国的货币组成货币篮子。
  
  由16种货币组成的篮子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可操作性很差,而且其中有些货币并不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用到的货币。另外,由于SDR的利率也比其他储备资产的利率低,所以从价值储藏的角度讲,SDR也不是一种好的工具。因此到1981年,SDR货币篮子简化为只包含美元、英镑、日元、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五种当时的主要储备货币。1999年欧元诞生后,欧元取代了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篮子货币由五种缩减为四种。
  
  近年来,随着中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的提高,经审查,IMF决定从2016101日起正式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新增的SDR篮子货币。人民币入篮后,SDR货币篮子将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五种货币,其权重将分别为41.73%30.9%10.92%8.33%8.09%
  
  随着SDR货币篮子的变化,确定SDR利率的方法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最初SDR的利率被固定在1.5%的较低水平。1974年,SDR的价值改由一篮子货币决定后,SDR的利率被确定为美、英、日、法、德等五国短期金融工具的市场利率的加权平均数的一半,SDR的利率开始向市场利率看齐。
  
  1981SDR货币篮子简化后,SDR利率也改为这五种货币的短期工具的市场利率的加权平均数,而不再减半,利率调整频率也由原来的半年一次改为每周一次,以更适应市场利率的变化。随后SDR利率的确定方法趋于固定,其价值随篮子货币种类的变动而变动。
  
  SDR的使用

  SDR目前仅在官方部门使用,其功能主要有三种:价值储藏、记账单位和支付手段。交易方式主要分为指定交易和协议交易。
  
  SDR的价值储藏功能主要反映在它可以作为储备资产被各国持有。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社会就已经认可SDR作为储备资产的诸多优点,比如以SDR作为储备资产,可以杜绝多种储备货币体系的弊端,简化国际货币兑换过程;SDR价值相对比较稳定,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等。
  
  作为储备资产的SDR主要是通过IMF分配这种形式而创造出来的。SDR的分配可分为普遍分配和特殊分配。所谓普遍分配就是根据各成员国在IMF中的份额按比例向所有成员国的分配,特殊分配则被用于解决个别成员国因为后加入IMF而没有参加以前的SDR分配等问题。截至目前,IMF已进行过三次SDR分配。第一次是1970-1972年,其时SDR刚刚诞生,IMF向当时的112个成员国分配了93亿SDR。第二次是1978-1981年,IMF认为当时国际贸易增速较快,需相应增加储备,因此又分配了121亿SDR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是否需要进行SDR分配一直存在分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反对进一步分配SDR,认为目前不存在补充全球性的国际储备资产的长期需求,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都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筹资以补充储备。
  
  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进一步分配SDR,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不是储备货币,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增加出口等手段才能获得国际储备货币以满足其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而且其主权评级一般较低,很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低成本融资。由于分歧长期存在,直至2009IMF一直没有再分配过SDR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需要大量资金应对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发达国家对SDR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有必要通过进行SDR分配为各国补充外汇储备,增加全球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
  
  在20094G20伦敦峰会的呼吁下,各国就再次进行SDR分配迅速达成共识,IMF于当年8月进行了第三次SDR普遍分配,分配了2500亿美元的SDR(1612亿SDR),并于同年9月进行了一次额度为215亿SDR的特殊分配,将全球SDR总量提高至2041亿SDR。此次分配是危机救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了SDR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除作为储备资产外,SDR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充当记账单位。使用SDR作为记账单位的优势在于,SDR货币篮子比单一货币更为稳定,因此可以减轻汇率波动的影响,以SDR作为报告货币可使资产价值等统计数据更为客观。事实上,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已经使用SDR作为记账单位,比如国际清算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伊斯兰开发银行等。IMF向各国提供以SDR标价的贷款。
  
  此外,SDR还可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各国向IMF缴纳份额、向IMF还款以及IMF向成员国支付利息均可以使用SDR支付。
  
  SDR发挥上述功能的基础是SDR可以被方便地交易。目前SDR交易可以通过指定交易和协议交易两种方式进行。所谓指定交易,就是成员国如因国际收支需要,可用SDRIMF指定的其他成员国换取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协议交易指的是SDR持有者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交易,无需IMF指定交易对手方,而且交易也未必与国际收支有关。19879月以后,所有SDR交易均通过协议交易的方式进行,指定交易仅作为备用选项,以便在流动性趋紧时提供保障。
  
  SDR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SDR具有价值储藏、记账单位和支付手段等诸多功能,交易也较为便利,但从创立之初至今,SDR并未被广泛使用。SDR占国际储备的比例持续下降,从1972年的最高达6%下降到2015年底的不到2.5%。这其中既有外界环境的原因,也有SDR本身的问题。
  
  SDR创设后不久,国际货币体系就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美元与黄金的脱钩,美元的供给不再受限,储备资产荒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国际社会对SDR的需求有所下降。同一时期,国际上还讨论过建立替代账户等机制,探讨将各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有序地转化为SDR,扩大SDR使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然而,由于各方始终无法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设立替代账户的动议在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无果而终。此外,由于担心SDR的大量分配和使用会对美元和欧洲货币的地位构成威胁,欧美等国对于SDR的分配并不热衷,并推动IMF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经济和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国际上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和SDR作用的讨论也不再活跃。
  
  当然SDR本身也存在设计缺陷。最初订立的条款就规定SDR的使用仅限于官方部门,SDR不能直接用于对外支付,需兑换成可自由使用货币后才能用于支付。初始的SDR货币篮子包含16种货币,币种过多,价值计算复杂,操作性差,这也从一开始就阻碍了SDR的广泛使用。
  
  总而言之,尽管SDR本身具有多种功能,但由于其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等种种限制,SDR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和SDR作用的关注。今年中国接任G20主席国后,也将扩大SDR的使用纳入了G20议程。随着杭州峰会达成了关于SDR的相关共识以及人民币的正式入篮,未来SDR有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